熱線 : (852) 2159 8001
電郵我們

【2024/25 最新】香港免稅額天書:報稅必讀!一文掌握個人、子女、父母免稅額及扣除項目,助你合法慳稅最大化

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報稅季節,面對複雜的報稅表,您是否對五花八門的免稅額和扣除項目感到困惑?清楚了解並善用各項稅務寬減,是每位納稅人的權利,更是精明理財的關鍵一步。錯誤填報或遺漏申報,不僅可能讓您多繳稅款,更有可能引來稅務局的查詢。

作為您值得信賴的商業夥伴,港信集團 (Conson Group) 擁有超過20年的專業稅務諮詢經驗,深明客戶在處理稅務問題時的需要。我們特別為您準備了這份 2024/25 年度最詳盡的《香港免稅額天書》,旨在用最清晰易懂的方式,助您全面掌握所有免稅額及扣除項目的最新資訊與申請資格,讓您在報稅時更有信心,實現合法慳稅最大化。


基本概念 — 免稅額 vs 扣除項目

在深入探討各項金額前,我們首先要釐清兩個重要概念:「免稅額」與「扣除項目」。它們都能降低您的應課稅入息實額,從而減少您最終需要繳納的稅款,但性質有所不同。

  • 免稅額 (Allowances): 這是政府為照顧納稅人及其受養人(如子女、父母、配偶)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設。只要您符合特定身份或條件,即可享有一個固定金額的免稅額。例如,所有納稅人都享有的「基本免稅額」。
  • 扣除項目 (Deductions): 這通常是針對您在過去一個課稅年度內的某些指定開支。您需要有實際支出才能申請扣除,且設有扣除上限。例如,「個人進修開支」或「認可慈善捐款」。

您的應課稅入息實額,是根據以下公式計算的:

應課稅入息實額 = 入息總額 - 扣除項目總額 - 免稅額總額

由此可見,充分利用每一項您合資格的免稅額與扣除項目,是減輕稅務負擔最直接有效的方法。


2023/24 及 2024/25 課稅年度主要免稅額一覽表

香港稅務局公佈的免稅額金額會不時調整。以下是 2023/24 課稅年度(即 2024 年報稅時適用)及 2024/25 課稅年度的主要免稅額金額,供您參考。

(註:截至目前,2024/25年度的免稅額金額與2023/24年度相同。)

免稅額項目2023/24 及 2024/25 課稅年度金額 (HKD)
基本免稅額$132,000
已婚人士免稅額$264,000
子女免稅額 (第1名至第9名子女,每名)$130,000
   ↳ 在每名子女出生的課稅年度,額外增加$130,000
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$37,500
供養父母/祖父母/外祖父母免稅額 (每名)
   ↳ 年滿 60 歲或以上$50,000
   ↳ 未滿 60 歲但有資格根據政府傷殘津貼計劃申領津貼$50,000
   ↳ 年滿 55 歲但未滿 60 歲$25,000
供養父母/祖父母/外祖父母額外免稅額 (每名) (如全年同住)
   ↳ 年滿 60 歲或以上$50,000
   ↳ 未滿 60 歲但有資格根據政府傷殘津貼計劃申領津貼$50,000
   ↳ 年滿 55 歲但未滿 60 歲$25,000
單親免稅額$132,000
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(每名)$75,000
個人傷殘免稅額$75,000

資料來源:香港稅務局


各項免稅額申請資格詳解

了解金額後,更重要的是確定您是否符合申請資格。以下是各主要免稅額的詳細資格說明:

1. 子女免稅額

要就您供養的子女申領免稅額,該子女必須在該課稅年度的任何時間內符合以下其中一項條件:

  • 未滿 18 歲且未婚;或
  • 年滿 18 歲但未滿 25 歲,並在大學、學校或其他類似的教育機構接受全日制教育;或
  • 年滿 18 歲,但因身體或精神問題無能力工作。

重點注意:

  • 若子女在該課稅年度出生,您除了可獲 $130,000 的基本子女免稅額,還可獲得 $130,000 的額外免稅額,合共 $260,000。
  • 即使子女在海外接受教育,只要符合上述條件,同樣可以申請。
  • 一對夫婦只可由其中一方申領所有子女的免稅額,不能分開申索。

2. 供養父母、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

這是較為複雜但非常重要的免稅額,申請條件如下:

  • 年齡資格: 受養人必須在該年度任何時間內年滿 55 歲,或未滿 55 歲但有資格根據「政府傷殘津貼計劃」申索津貼。
  • 居住資格: 受養人必須通常在香港居住。
  • 供養資格:
    • 您在該年度內獨自或與他人供養該受養人;
    • 您或您配偶在該年度給予受養人的生活費,總額不少於 $12,000;或
    • 受養人與您全年同住而無須付出十足費用。
  • 額外免稅額: 若受養人年滿 60 歲(或符合傷殘資格),並在課稅年度內連續全年與您同住,您便可申領金額更高的額外免稅額。

3. 已婚人士免稅額與合併評稅

  • 若您已婚且配偶沒有任何應課稅入息,您可以申索「已婚人士免稅額」。
  • 若夫婦二人均有收入,則可選擇分開評稅合併評稅
    • 分開評稅: 兩人各自以單身人士身份報稅,各自申索自己的「基本免稅額」。
    • 合併評稅: 將兩人的入息合併計算,然後扣除「已婚人士免稅額」。
    • 如何選擇? 一般而言,如果一方的入息較低,甚至低於其基本免稅額,採用合併評稅通常會比較有利。稅務局會自動為您計算較有利的評稅方式,但您需要先在報稅表上選擇合併評稅。

不可不知的常見扣除項目

除了免稅額,善用扣除項目亦是慳稅的良方。以下是幾個最常見的扣除項目:

扣除項目2023/24 課稅年度最高扣除額 (HKD)
強制性公積金 (MPF) 計劃的強制性供款$18,000
個人進修開支$100,000
居所貸款利息$100,000
長者住宿照顧開支 (為父母/祖父母等支付)$100,000
認可慈善捐款(入息 – 可扣除支出及折舊) 的 35%
合資格年金保費及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 (TVC)合計上限 $60,000
自願醫保計劃 (VHIS) 保費每名受保人 $8,000
合資格住宅租金扣除$100,000

特別提醒「住宅租金扣除」: 這是近年新增的扣除項目,申請人須符合以下條件:

  • 納稅人及其同住配偶在香港沒有持有任何住宅物業
  • 租住的物業是納稅人的主要居所。
  • 簽訂了書面租賃協議(已打釐印)。

第五部分:實例解說 — 陳先生的慳稅計算

讓我們透過一個案例,看看如何應用以上資訊。

背景: 陳先生,已婚,年薪 $600,000。太太為家庭主婦,沒有收入。他們育有一名於 2023 年 8 月出生的兒子。陳先生亦與 68 歲的父親同住,並全年供養他。陳先生的 MPF 強制性供款為 $18,000。

計算步驟:

  1. 計算入息總額:
    • 年薪: $600,000
    • 減: 強制性公積金供款: $18,000
    • 入息總額 = $582,000
  2. 計算可申索的免稅額:
    • 已婚人士免稅額: $264,000 (因配偶無收入)
    • 子女免稅額: $130,000
    • 子女出生年度額外免稅額: $130,000
    • 供養父母免稅額 (年滿60歲): $50,000
    • 供養父母額外免稅額 (全年同住): $50,000
    • 免稅額總額 = $264,000 + $130,000 + $130,000 + $50,000 + $50,000 = $624,000
  3. 計算應課稅入息實額:
    • 應課稅入息實額 = 入息總額 – 免稅額總額
    • $582,000 – $624,000 = -$42,000

結果: 由於陳先生的免稅額總額 ($624,000) 高於其入息總額 ($582,000),他的應課稅入息實額為零或負數。因此,陳先生無需繳納任何薪俸稅

這個例子清晰地展示了全面申報所有合資格免稅額的重要性。


總結與專業建議

準確申報稅項不僅是公民責任,更是保障您個人財務健康的必要環節。香港的稅務條例雖然相對簡單,但當中涉及的免稅額和扣除項目細則繁多,且會隨政策更新。

我們希望這份指南能為您提供清晰的指引。然而,每個人的財務和家庭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,所適用的稅務策略亦不盡相同。

如果您對個人稅務規劃、免稅額資格或任何報稅事宜有進一步的疑問,港信集團 (Conson Group) 的專業稅務顧問團隊隨時準備為您提供協助。我們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最專業、個人化的稅務諮詢與申報服務,確保您在遵守法規的同時,能享受到應有的稅務優惠。

立即聯絡我們,讓專家為您的稅務問題提供最佳解決方案。